從護理的角色看營養評估

吳金蓉護理師整理報告957

內容

臨床上營養一直是很普遍的問題,可是這些問題通常不被視為一個主要診斷來治療。然而營養狀況差卻一直是導致病人遲遲無法出院或病情惡化的原因,因為這會使藥物治療效果變差、免疫力下降,並且增加罹病率及死亡率,從現實眼光看這更是加了醫院的成本負擔。

營養評估的方法

1.相關病史與飲食型態的收集

(1)一般資料的收集:包括年齡、性別、職業與經濟狀況、家庭結構、宗教、文化背景及收入等。

(2)健康狀況:評估過去及現在病史,包括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腎及心臟衰竭疾病,或相關消化道及手術病史、藥物使用狀況,因為某些藥物會影響食慾及腸道吸收如抗生素。

(3)飲食習慣:用餐時間、頻率、地點及喜好、禁忌食物。

相關營養問題:包括咀嚼或吞嚥能力、有無嗅覺或味覺的改變、以口或鼻胃管進食、個體的食慾和排便情形。

飲食評估:

124小時食物回顧法:紀錄過去24小時所攝取的食物種類和量。(2)食物頻率紀錄日誌:紀錄特定食物及一般食物攝取的次數。

(3)食物日誌:記錄在某特定時間內所有食物及飲料,並持續兩星期

(4)食物秤重法。

體位測量

用於評估體位測量之方法有患者體重與近一個月∼六個月之體重變化,若一個月體重下降超過5%、六個月超過10%即示高危險性營養不良。另外如身體質數指標(BMI)、三頭肌皮層厚度(TSF)。

身體檢查與評估

可從頭部至腳系統性評估,如視診可觀察到倦怠、皮膚無光澤、四肢無力;聽診時呼吸音出現Wheezingcrackle、頻率增加;觸診脈搏變弱、不規則;神經學檢查會出現定向感或協調性變差。

實驗室生化數值

可客觀評值個體的營養狀況,其中包含:血清白蛋白:可反映蛋白質攝取與體內蛋白質代謝之狀況,假如低於2.5mg/dl表示有嚴重的營養缺失的問題;血色素及運鐵蛋白降低表示體內缺乏鐵質攝取或有肝臟疾病;其餘如全血球淋巴計數、24小時尿液肌酸酐及尿素氮等

其他營養評估方法

藉著測量所攝入之氧氣與吐出之二氧化碳,精準測量個體之代謝狀況,可直接或間接測量卡路里。

非侵入性測量營養狀況的評估工具-迷你營養評估量表:國內學者已運用於臨床上,證實具可行性,只需花費10分鍾即可收集相關資料。

結論

影響患者營養狀況的原因很多且複雜,但護理人員身為第一線照顧者,是患者飲食及營養最直接的諮詢者、協助者及營養需求的代言者,因此護理人員除了具備專業醫療知識外,對於毎位病患,從入院至出院應細心評估並早期發現患者潛在的營養問題,適時給予營養照護,以達到疾病有效的控制和治療。

 

資料來源:長庚護理163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