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lescent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of Far Eastern Memorial Hospital

 自殺防治

   作者:方凱企醫師

   誠如見諸於報端的種種社會新聞,我們現在瞭解自殺不是成年人或老年人的專利。幼童可能模仿電視劇上吊而玩出命來、中學生可能因為壞同學恐嚇取財而結束生命,資優生可能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而自盡,青春期後青少年因感情挫折、一時衝動而割腕吞藥、跳樓燒炭,在各大醫院更是不計其數。要如何確認孩子是否處在自殺高危險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確實有一些警訊,值得旁人觀察或自我警惕。成人及青少年以及兒童的自殺舉動、自殺企圖、自殺威脅(有時是作為溝通方式、例如要挽回變心男女朋友、警惕對方勿劈腿,或作為與家長流露警訊的暗號),自殺意念,都不是單一成因所導致的。一樣包含了生理(遺傳體質及個人因素)、心理、社會、文化(如次文化中的流行,偶像自盡後產生的效尤風潮,日本敢死隊的效忠、「利他型」自殺)成因,不可一概而論。

   最常先見的跡象,包括前述提到的憂鬱症狀(例如不肯吃東西、睡不著或成天嗜睡、沈迷虛擬網路世界或遊戲以逃避現實壓力,暴食或亂買東西、刷爆信用卡發洩。沒有興趣玩玩具或出門與同學交際,對別人的關切詢問也沒有什麼反應;鬱鬱寡歡、產生自殺念頭,不由自主的想到死亡、幻想死後的世界如何;脫離家庭的活動,成天無精打采,上課不能專心、成績一落千丈;煩躁不安、缺乏活力、暴躁易怒,甚或對小事也猶豫不決,挑剔自己或家人,將一切不順利歸咎到自己身上,缺乏自信、行為退縮;對未來覺得無助、無望、對自己覺得無價值感);其次常見隱微的表現,包括在作文、課本的眉批、生活週記、在日記上充滿灰色負面言詞、十字架墳墓、骷髏頭屍體血腥的塗鴉,流露過度沮喪或病態的念頭,甚至隻字片語提到遺言、交代後事(「某某人很喜歡我的小熊,希望以後媽媽轉送給他」),「如果沒有我、大家會比較好過」;「都是我連累某某人了」;第三種跡象,包括對死亡的詩詞、藝術、書籍(如完全自殺手冊)、網站、網友特別有興趣,對新聞媒體渲染是報導自殺新聞(實在不值得鼓勵),格外留意,詢問細節,蒐集剪報:應當就屬於很高危險的前兆預警,應該盡快向心理健康從業人員求助。

   更加危險的第四級徵兆,像他開始準備可供自殘的器具(繩索、農藥、像國外是致命率高的槍枝),在不該有的地方準備刀子、木炭,蒐集藥物,關閉房內裹足不出,甚至高樓徘徊,不尋常舉動(購置汽油),應該即刻就醫。第五級例如已經出現留遺書、口頭交代遺言,用刀子自殘,出現自殺企圖,應該已經就醫了。我們極不願見到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如燭火熄滅,或是留下殘酷、影響終身的後遺症(如骨折、食道燒灼、內出血腦傷、缺氧呈植物人狀態、肌腱斷裂手功能需終身復健)。所以真的要呼籲青少年以及兒童重視生的尊嚴,也提醒家長正視孩子流露出的警訊,提早求援獲得幫助。

   以前曾經自殺未遂是一項危險因子。性格求完美、對自己或他人的錯誤難以忍受的,容易挫折沮喪的,有精神科診斷的青少年以及兒童,低自尊及自我價值感的孩子,認為自己與周遭人相比差上一截,對批評或中傷敏感。情緒強烈或容易情感「外化」、「行動化」的性格,難以包容不舒服情緒、衝動性高,對感情挫折敏感,也常是我們發現的危險族群。缺乏良好支持系統,遇壓力時自身所知抒解管道有限的青少年,生理病痛久病厭世,認同的偶像或親人自殺了,也會有「週年症候群(意指,在當時仿效、或到滿週年時因為原先的猶豫,受到崇拜的對象自殺所鼓勵而效法之)」。格外退縮、無法解釋的忽然離群索居或不上課不出房門,開始出現抽煙酗酒吸毒嗑藥等原來沒有的舉動,蹺家、開始把珍貴的物品贈與別人。

 返回青少年知識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