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健保局最新統計,目前台灣末期腎衰竭需接受長期透析(即俗稱的洗腎)的患者已超過五萬
人,每年耗掉健保將近一成的支出。台灣的洗腎人口,無論是發生率及盛行率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儼然成為另類的台灣奇蹟。隨著社會進步,飲食習慣改變及平
均壽命延長,目前台灣成人約有二成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中的高血壓,而高血糖及糖尿病的盛行率也將近一成。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
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者罹患腎臟病的比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
1.58倍,由此可知,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人都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控制血糖及血壓,對預防腎臟衰竭已是不可輕忽的議題。
糖尿病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造成末期腎衰竭需要終身洗腎的病因,糖尿病佔的比例逐年攀升。近年來,新進洗腎患者約有近四成是糖尿病腎病變所致。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延長,約有二到四成的患者會發展出糖尿病腎病變,其中部分患者腎功能會逐年惡化,最終導致末期腎衰竭而需終身洗腎。血糖、血壓
控制不佳、抽菸、肥胖、老年人、特殊種族 (黑人、印地安人)及家族有人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等,都是糖尿病病人發展出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無任何症狀,最早的異常變化是微白蛋白尿,即尿液出現白蛋白微量增加的現象。一旦出現持續性的微白蛋白尿,不但腎臟出現變化,罹患糖尿病
相關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幅增加,是評估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指標。一般初診斷糖尿病時,醫師都會為病人檢驗微白蛋白
尿,之後每半年檢查一次,以評估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出現微白蛋白尿之後,若血糖血壓控制不佳,就會進展為明顯蛋白尿,慢慢出現水腫、血壓升高及腎臟功能
惡化的現象。過去文獻顯示,糖尿病病人若腎臟功能開始惡化,僅數年就會進展至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治療,所幸隨著醫療進步,近年來,糖尿病病人腎功能惡化至
末期腎衰竭的速度已有減緩趨勢。
我們可以做什麼努力來減少糖尿病對腎臟病的傷害呢?
*控制血糖:已
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早期的血糖控制對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有相當顯著的效果,可以大幅降低病人發生微白蛋白尿或進展至明顯蛋白尿的風險。然而一旦進展
至明顯蛋白尿或腎功能惡化階段,血糖控制的好處就沒那麼明顯,仍有研究觀察到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所以,一旦診斷糖尿病,就要即早治
療、積極控制血糖,維持糖化血色素小於七,才能有效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
*控制血壓:將血壓維持在130/80 mmHg以下,可減輕尿蛋白,並有助於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控制高膽固醇血症:控制膽固醇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有部分研究指出,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的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或可減緩。
*維持標準體重:避免過胖,體重過重不但影響血糖的控制,還可能導致尿蛋白加重。
* 戒菸:抽菸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且有研究報告顯示抽菸者的腎功能惡化較快。
*藥物:血
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張力素阻斷劑這兩種降血壓藥物,可以降低腎絲球壓力,降低尿蛋白。若干大型研究報告顯示,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可以延緩病患
進入末期腎衰竭而需要洗腎的病程,但是在嚴重腎功能衰退的病人,這兩種藥物都可能會有高血鉀等副作用,故服用期間需要定期監測鉀離子,以避免高血鉀的併發
症。另外,其他藥物如pentoxifylline及diltiazem等,也有降低尿蛋白的效果,但是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則未有定論。
*調整飲食:降低鹽分攝取,高鹽飲食不但會加重高血壓,曾有觀察性研究發現,鹽分攝取較多的患者,蛋白尿較嚴重且腎功能惡化較快。
*高血壓:慢性高血壓若控制不佳,亦可能會造成腎臟傷害,引起腎臟功能衰退,稱之為高血
壓性腎臟硬化症。高血壓腎病變的特徵是病程緩慢,腎臟功能指數逐年增加,常合併尿蛋白的現象。有三種狀況會增加高血壓性腎臟病的風險:黑人、嚴重高血壓、 或原來就有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尤其是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單純因高血壓引起的腎臟衰竭發生率並不高,然而國外曾有大型觀察性研究,追蹤三十多萬個病人達
十六年,發現高血壓的病人末期腎衰竭的風險約為血壓正常者的二倍(輕微高血壓者)至十一倍(嚴重高血壓者)。另外,高血壓亦會影響許多腎臟疾病的進展,例 如:慢性腎絲球腎炎或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若血壓控制不佳,通常會造成蛋白尿加重,腎臟功能惡化較快的現象。
所以,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不僅可預防心臟病及 腦血管疾病,還可降低腎臟功能惡化的風險。而糖尿病患者為預防諸多併發症如腎病變等,亦須及早且積極的治療糖尿病,持續維持糖化血色素小於七,而一旦發生
糖尿病腎病變,就必須多管齊下,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及膽固醇、維持標準體重、戒菸、控制飲食、服用相關藥物,以期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