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與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毛病,是一種以皮膚癢及肉色地圖樣突起表現的皮膚病。一般小於六週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大於六週者稱慢性蕁麻疹。

致病機轉

        麻疹是透過胖細胞釋放組織胺而使得血管的通透性改變,造成皮膚局部的突起與搔癢。因此治療以抗組織胺為主。部份頑固性的蕁麻疹可能需要類固醇的使用。

診斷

        有些急性蕁麻疹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過敏原引起,如魚、蝦、蟹、核果類、芒果花生等的食物都是常見的原因。過敏原偵測其實幫助不大,因為大部分食物的過敏在吃東西後30分到兩小時就會發生,所以致敏的食物通常病人自己都會知道。部份藥物如消炎止痛藥也是常造成急性蕁麻疹的原因。有時在一些病毒感染後,也有可能發生急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依定義是大於六週的蕁麻疹,可能因為物理性的原因引起,例如冷、熱、觸壓、震動、流汗、水、陽光都是有可能是誘發因子。如果有服用長期慢性的藥物,也要懷疑是否造成慢性蕁麻疹。但是許多人的慢性蕁麻疹與過敏原無關,而是與病人本身的過敏細胞的過度敏感有關。

        此外有些皮膚病變雖然看起來像蕁麻疹,但是如果持續時間超過二十四小時,或者發作後皮膚會變色,甚至是以疼痛而非皮膚癢為主要症狀,此時就應就醫求診。

飲食:一般食用後30分鐘到2小時內發作 蝦、蟹、貝、不新鮮的魚

含酵母菌食物

含人工添加物食品飲料

堅果類:花生 核果 巧克力

水果:芒果、草莓、番茄等

酒精類

其他:蛋、奶、香菇、竹筍
藥物 藥物尤其是消炎止痛藥
感染 細菌、黴菌、病毒
吸入性過敏原 花粉、塵螨、動物毛髮等
內分泌異常 甲狀腺異常或者月經週期變化
物理性因素 冷、熱、觸壓、震動、陽光、流汗、水

治療

        無論是急性或慢性蕁麻疹,治療以抗阻織胺為主,一般而言,傳統的抗組織胺比較有效,但是有些人會有嗜睡的副作用,新一代的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但有時鎮靜止癢的作用稍弱。基本上抗組織胺是一種很安全的用藥,長期使用副作用很小,如果是慢性蕁麻疹,用藥的目的就是症狀治療,所以可以視情況而定。

        部份頑固性的蕁麻疹可能需要類固醇的使用,但是慢性痲疹原則上應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短期的使用如果對症狀有幫助,其實是無妨的。慢性蕁麻疹是否可以停藥有時很難預測,但是此類病人如果對抗組織胺反應不錯,長期使用其實相當安全。

        生活上需注意是否有環境的因素(太冷、太熱或其他的因素),是否太潮溼或者有太多灰塵以致塵螨生長;是否家裡附近有貓、狗、小鳥飼養以致造成動物毛髮的過敏。此外注意不要熬夜,少吃油炸,不要抽菸。

        有時慢性蕁麻疹過一段時間就會平靜下來,因此只要症狀治療即可,切忌病急亂投醫使用來歷不明的藥物,以免造成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