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內容
研究主題 I
本團隊在過去的研究中已針對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患不同之靜脈摘取方式,比較內皮細胞的特定分子在蛋白質與RNA不同層次的變化與差異;亦針對疼痛及發炎反應設計一系列的實驗模式,以不同濃度、輸注速率、時間等變因比較局部輸注麻醉劑之效果。未來的研究方向將承襲過去的實驗模式,以心血管手術延伸出的臨床研究為主軸,包含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體外循環、疼痛控制、發炎反應等,利用基礎分生實驗的技術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研究主題 II
本實驗室以分離純化的神經末梢(突觸小體)模式,探討藥物對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麩胺酸釋放的影響,以此探討藥物是否具有神經保護的作用,其中不乏已在臨床上用於神經保護的藥物,而本實驗室所研究的藥物也從一開始的麻醉藥物包括propofol、dexmedetomidine及lidocaine,更擴展到其他有潛能的神經保護藥物如COX-2抑制劑、memantine等藥物,本著三段五級預防的精神,為了讓神經保護不是僅限於民眾就醫時才採取,我們也將中草藥納入我們的研究,讓民眾可以更及早的採取預防性的神經保護措施,在我們的研究中如丹蔘、木犀草素,去氫延胡索鹼及高車前素等都有不錯的神經保護效果。
研究主題 III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腦部疾病,目前使用的抗癲癇藥物伴隨很多副作用,甚至有近30%的病患對這些藥物治療沒有反應。因此,尋找及開發安全及有效的新藥物是必需的。本實驗室以興奮性神經毒性之動物模型,對大鼠投予紅藻氨酸(kainic acid,KA),KA是麩胺酸的類似物,它會促使大腦釋放大量的麩胺酸及造成麩胺酸受體的過度活化,進而引起大鼠的癲癇發作。中草藥具有潛在的藥理作用及較低的毒性,因此逐漸在全世界的醫療中受到重視。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植物衍生的產物在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治療的潛力。因此,我們利用KA誘發大鼠癲癇模式,從天然物發展出安全及有效的癲癇治療藥物,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個不同於西藥的選擇。
團隊成員
團隊主持人 邱冠明 院長
主治醫師 林子玉 副院長
研究員 李明怡 博士
合作單位
輔仁大學
論文發表 (邱冠明 院長、林子玉 副院長)
心血管核心專業創新研究團隊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Team